我有个朋友,外汇交易4年,从盲到技,从理念到系统,从策略到心理。学会各种技术理论,深知各种交易理念,别人眼里他就是一外汇交易高手,其实我知道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亏货,分析起来各种理论,交易起来各种错误。
其实很多所谓的外汇高手都是这样。
一个真正的赚货,在交易的时候大脑里是没有‘趋势’‘震荡’‘顶’‘底’这些概念的。更别说那些理论指标了。
交易的本质就是‘交易当下’,当你做到‘当下’的时候,那些概念理论性的东西就会在大脑中消失。
用佛家的话就是‘当下’或者叫‘定境’。
用道家的话就是‘无为’。
三国时期有这样一句典故——诸葛挥泪斩马谡。主要讲的内容是诸葛亮任命马谡镇守街亭,并再三叮嘱马谡街亭虽小,却关系重大,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
马谡并没有听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把兵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上。当时副将王平提出:
“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不战自溃。”
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但他并不听劝,反倒洋洋自得地说:
“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部署山上,这正是制胜秘籍”。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马谡痛失街亭。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其实想引出一点:很多时候,交易中类似的“常识”和“理论”,反倒害了你。
01 “理论”很多时候不管用?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头肩顶形态,突破颈线做单,目标是颈线到头的垂直距离”
但你很少看到这些内容里会提到什么时候形态失败,其实市场上也很少出现标准的头肩顶这种形态。
2.“高空低多”
但你很少看到书里如何定义哪个位置是高哪个位置是低。
3.“乌云盖顶象征一段行情可能会结束”
但你看不到结束后行情到底能走到哪里,乌云盖顶的作用持续多长时间。
4.“行情不按预期走,是因为市场提前消化基本面消息”
但你看不到什么时候开始走预期,什么时候走完预期。
5. 用MACD可判断背离,“MACD金叉行情看涨,死叉看空”
但实际中MACD金叉、死叉进场后,基本行情已经走得差不多了,MACD与行情背离也经常是背离后再背离。
以上全是你能看到的最常见理论,而“但是”后面也是你在实际做单最常见的问题。
我们常说,投资市场高手之间的较量,绝不是“技术水平”的较量,而是“投资理论”的较量。然而,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所谓“经典理论”,很多时候并不奏效。
这是为什么呢?
02 “理论失效”的四大原因
①执行力不足
在交易中,关于某一个理论的解读可谓千人千面。也正因如此,你可以发现虽然都用同一理论做单,但不同人的收益不同。毕竟,用同一个理论,还有0到100%的巨大效率差。
当中,执行力是一个关键因素,它关乎你可以通过某一个理论“变现多少”。关于这一点,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
“你有没有将教科书上的理论转化为一套规则和方法?”
“有没有对这个理论的实践进行反复性训练?”
②“囫囵吞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如果给你一张图让你照着画,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图很简单;但是让你动手画的时候,却画不下来。
画出来的图与自己理想的差很远,这可能是因为,你并没有把图中所有的细节都注意到,没有注意到曲线与水平面的角度,没有注意到鼻子与眼睛是否在同一平面上,也没有注意到两个眼睛大小是否一致。
很多人还没有真正弄清楚某些理论的适用条件就胡乱套用,事后当行情打脸就疯狂责怪某个方法根本没用。例如,对巴菲特的“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很多人要么理解成逆势加仓,结果扛单扛了一路;要么粗暴理解成“在别人看空的时候我唱多”,活生生将一套价值投资理论作为了自己短线投机的理由。
其实,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要彻底搞清楚理论的逻辑和适用方法,将某个理论内化后形成适合自己个性习惯的一套思维框架。
③市场难以预测
第三点是,市场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很少规律可循。交易中流传已久的理论,并不是市场规律,而是之前的投资者各自创造出来的。这意味着,就算你的交易计划做得再精密,也不可能精确到预测下一步走势。市场并不存在绝对的解释,只是一种概率和可能性。
当然,有一套理论,总比凭直觉做单靠谱。但是,理论对于操作层面的意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树立你对交易的信心,让你认为市场可以操控,而不至于在K线和波动中迷失方向。
④有些“理论”根本不是理论
最后一点就是,可能你一直使用的“理论”,其实只是偶然性正确的结论,不能作为一直指导交易的“理论”。
03 如何甄别“无效”的理论?
(一)复盘式的结论,先入为主
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以下是某位交易员关于成交量与K线结合的交易方法。
这是典型的先入为主,乍一看非常符合K线形态加上成交量的逻辑,但这张图属于“过去完成式”。过去完成式的特点在于,你想找自己想看到的东西,100%的都可以找到。下面放上用“现在进行式”的思路截的图片。
当你把每一刻都当成“现在进行时”来看待行情,和用“过去完成时”去挑选是否符合想要得到的结论的时候,你会发现区别非常大。
这是我们往期夜读都提过的“确认偏误”心理学现象,人类的大脑所摄取的信息,多数是人们想看到的信息。你想从一群鸡里挑出公鸡的概率是100%,只要你想找,那肯定找得到。
你想在事后给走完的行情找一个基本面的原因,也同样100%的找出来,只要你想找,大脑总能给你一个合适的解释;但行情发生的时候,你有可能蒙对行情,解释却不一定对。
(二)合理却无从下手的概念
很多理论说的道理都很清晰,但它们可能是“合理的谬论”,具体例子可以参考第一部分。大家都听过市场会提前消化基本面消息,但在实操中我们发现按照这个观点根本无从下手,因为你不知道行情什么时候开始走预期,什么时候预期已经走完。
当然,不排除某些交易老手对行情有强烈的预感,能成功领会到某一刻行情走完了预期。但这种预感出现的概率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结论也不能称为规律。
其实,判断一个概念到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很简单。比如下象棋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都懂,但是和别人下象棋,该输还是输,这说明这句话没有可操作性;但是你要是告诉我,别人第一步当头炮,目的是打我前面的兵,我要跳马,这就有明确的指引,清晰很多了。
(三)判断中的高概率巧合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感觉,为啥我分析得那么准,却还是亏?
这里其实有一部分是是之前提过的“确认偏误”(对于自己分析得对的行情印象深刻、分析得错的行情记得不深)。还有一部分是,你的判断看上去和行情走的差不多,但实际上是行情的高概率巧合。
行情要么涨要么跌,你即使判断错了方向也只有50%的几率。你随意判断的点位在行情波动幅度限制下也会与实际行情差不太多。在没有技术的情况下,你不知道为什么判断对,也就很难做出实际中如何进出场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