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发过一篇「如何鉴别外汇平台」的文章,写了些监管牌照的区别和交易模式的差异,年中不断地有朋友加微信,让我帮忙甄别平台。
所以,借两篇文章把选平台需要注意的细节都写一写,方便大家做个参考;懒得费心考量,想直接开户的,可以拖到文末。监管牌照代表了一个平台的硬实力,只要是强监管的安全性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我们不能只看牌照,还要考虑它的交易环境是否公平,毕竟平台想要动手脚,大概率不会直接干预账户,那是最蠢的做法。
(1)交易规则它分为三个方面:最小开仓手数、开市时间、买卖规则;首先是最小开仓手数,正常平台绝不会对客户头寸多加干预,毕竟是外汇零售CFD合约(除部分期货指数)最小一般都是0.01。
但某些不良平台会限制最小手数,例如黄金0.1,原油1手以上,如果遇见就要注意了。据杂志统计,大部分零售交易者的资金量在1.5k刀左右,平台修改规则为的还是鼓励他们重仓、短线买卖,引导情绪化交易。其次是开市时间,汇市的优势之一就是时间连续,但某些平台会宣称自己需要内部结算,在凌晨要休盘一个小时,在此期间你不光无法进行操作,甚至连你挂的止损和止盈都不会生效。更坑一点的,还会在“结算时间”过去后把所有挂单指令全部撤销,它们目的就是让散户害怕隔夜持仓,诱导主做日内交易。最后是买卖规则,我们都知道某些时候会有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焦点事件” ,例如前几年的大选、公投等等。经纪商它们也害怕出现黑天鹅事件,市场流动性枯竭,导致客户群体大规模的穿仓(参见15年瑞郎风暴)所以平台方为了控制风险会在重大事件之前提高保证金比例,或者闭市暂停新交易来帮客户控制风险。这个措施是好的,但某些黑平台就玩出花样了,它们会在央行决议、非农这类定期公布的财经事件当天修改交易规则。比如非农前后两个小时内,不能增加挂单,不能修改止盈止损,而当天平台所属的“喊单老师”会异常活跃,预测数据结果,号召提前du单,然后就没然后了。PS:财经数据会让技术面失效,价格剧烈动荡,导致信号“失真”。因此理性的交易者,应该规避可能割裂走势的各类事件。
(2)杠杆比例杠杆是洪水猛兽,对待它最好的方式是关进铁笼子里,但有很多平台却以“高杠杆”作为自己的宣传卖点,动辄提供500—2000倍的杠杆,吸引很多小资金的新手去交易。重仓交易是一个身处败局,却妄想求胜的愚蠢念头。我个人非常不建议选高杠杆平台,它不光放大了贪欲,更会鼓励新手通过杠杆来走“捷径”,还会让很多人养成“为了回本而不断提高仓位”的错误习惯须知,交易是慢慢获利的游戏,追求常赚而非爆赚,有时候畸形的金钱观念,比任何东西都要害人!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各国政策愈加收紧一再的下调杠杆比例是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保护交易者避免承担超出自己能力的风险。而有些人还以为是害怕他赚大钱呢,因此「绝对的自由,只会带来绝对的放纵」排斥通过时间牟利,妄想寻找暴富捷径的交易者,不会有好下场。一个好的平台必然会顺应监管的要求(限制杠杆),而不会和大势背道而驰,那些宣传高杠杆的平台,背后的客诉量都令人咂舌。
(3)隔夜成本好的平台,仓息不会太高,而且多空应该大致相抵,多方付,空方收,这样平衡调节了中长线交易者的持仓成本。
例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上涨趋势中买单需要支付仓息,做空收取仓息,但成本合理且息差不大。但也有一些平台会在仓息上动手脚,比如多头趋势中,大幅地提高买单仓息,或者通过买卖单的息差来牟利。
上涨趋势中多头需要支付不太合理的仓息,而这个钱并没有返还给卖单客户,反而被平台自己“吃”掉了。譬如我前段时间遇到某位朋友,黄金多单1手库存费竟高达30美元/天,如果按照波段交易来算,持仓一个月仓息成本就是700美元,这比“gao利贷”都要厉害的多。因此,仓息成本是我们选平台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4)网络延迟好的经纪商,会在各地搭建服务器为客户提供一个好的网络环境。
毕竟在高波动市况下,一两秒的延迟就能够决定很多事情了,正常情况下延迟越低越好,但在200ms左右是可以接受的,选平台的时候要留意下。例如圈内人都知道的,某主打低点差的平台,时常发生连接失败或者登录不上的情况,多次网络中断导致出现交易外的不可控风险,客诉一直居高不下。网络延迟直接决定了交易指令的成交速度,它的重要性我觉得不必多说,相信玩过FPS射击游戏的朋友都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