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诈骗受害者被骗后心痛的同时又充满疑惑:当初骗子要求“入金”时自己明明很谨慎,甚至刚开始自己都拒绝对方,可是为何后面会莫名其妙地答应骗子的“入金”请求,最后一步步陷入对方的诈骗陷阱呢?
其实,这并不是受害者太蠢,而是诈骗分子了解普通人的心理活动特征,利用“拆屋效应”一步步攻陷受害者的心理防线!
什么是“拆屋效应”?在诈骗中有什么作用?
“拆屋效应”为鲁迅先生所提出,他曾在著作《无声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
因此所谓“拆屋效应”就是一方首先提出很大要求,对方拒绝;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这时对方就会因为拒绝第一个要求后产生一种歉疚,于是便会答应。其实,在涉及资金来往时,绝大部分人都是有警惕心理的,而诈骗分子则广泛利用“拆屋效应”,一步步瓦解受害人的心理防线。
比如在大家熟知的“杀猪盘”诈骗中,骗子经过感情铺垫将受害者引入某“投资理财平台”中,骗子往往先让受害者投资入金,等受害者拒绝后又提出让受害者帮忙操作,受害者为了维持与骗子的感情,处于之前拒绝对方的歉疚心理于是就顺势答应。而在帮忙操作的过程中,受害者会考到账户上不断上涨的盈利数字,在贪心作用下渐渐失去理智从而上钩。
诈骗分子运用“拆屋效应”突破受害者的心理防线
我站曾曝光过的诈骗案例中,就有许多黑平台利用“拆屋效应”进行诈骗的案列。
在我站曝光文章《马屁精骗子一张口,女网友入坑“杀猪盘”痛失200多万!》中,吴女士在抖音上结识骗子章某,经过一段时间联系后两人发展成暧昧关系,章某于是便邀请吴女士一起投资赚大钱。吴女士一开始警惕性挺高,不敢轻易尝试而拒绝,随后吴某说可以只投点小钱试试,这个要求大大降低了吴女士的可接受高度,同时出于之前拒绝对方歉疚心理便同意了。随后吴女士便在骗子吴某的引诱下一步步沦陷,最终被骗200多万元。
在另一篇我站曝光文章《痛心!一五华女子误入“杀猪盘”被惨骗87万!》中,雷女士在网络上结识骗子,骗子对雷女士嘘寒问暖,不久后即确定了恋爱关系。随后骗子开始邀请雷女士一起投资赚钱,但谨慎的雷女士予以拒绝。之后骗子降低要求,表示雷女士可以先学习观察,觉得靠谱可行再投资,于是雷女士便答应了骗子要求,进了一个投资群。雷女士看到群中不断有人投资盈利并发截图炫耀,她也逐渐开始动摇,后来在骗子的引诱下多次入金,总共被骗87万元。
从以上案列可以看出,对于警惕心理比较强的目标受害者,“拆屋效应”就是诈骗分子无往而不利的破防利器,无声无息地让目标受害者步步沦陷而不自知。
如何应对“拆屋效应”,避免被骗
面对诈骗分子运用“拆屋效应”破解自己的警惕心理,处于被动状态且对骗子充满信任,不知情的投资者其实很难有比较有效的阻止能力,但也并非无解。
首先,投资者应在日常生活中就树立坚定的防范意识,在涉及投资理财、资金转账等相关事项时万分警惕;
其次,一旦察觉到被骗,应立即停止转账,同时一边与诈骗分子虚与委蛇,一边迅速收集证据报警维权;
最后,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对于不明理财投资项目不盲从、不盲信,在入金前查清投资平台底细,选择正规平台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