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行的第一个10年,1984-1991,我和很多现在的大家一样,对收益率极为血腥认同,赚钱不就是最后赚多少钱收益率说明一切么,当时我20岁多,对于成功的认识就是让SB们知道自己赚很多钱了,你们还在骑自行车,我已经坐奔驰了,王朔其实说了句很对的话:我们当年的成功表示就是展示你成为人上之人,一切的衡量标准是all in CASH。
随着人生步入第二个大阶段,去了NYC,进入华尔街这个圈子,财富可以在努力和胆识中积累,可是天赋依然还是不太高,所以我看到很多自认的聪明人快速地在转弯道上迅速超过了我。这10年不是拼爹,而是拼青春,我人生最好的10年给了这个不折不扣的博弈事业,财富也在增长,人生的阅历也在增长,我对成功的看法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向大师学习的是思路,不是投资的结果,每一个大师都是特定社会/特定文化/特定制度下的产物。不必照猫画虎。
2008年的金融风暴让我看到了,熊市的杀伤力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内心。很多之前赚了很多钱的弯道超越者,在博弈中受伤严重,回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其实真的很简单,什么时候金盆洗手出来的才是高手。笑傲江湖,刘正风在金盆洗手前倒下来了,任我行也有被囚湖底10年,风清扬思过崖后半生,左冷禅野心很大,岳不群心机很深,东方不败最后乱性,其实人生要学会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步做减法才是赢的基础。
巴菲特老先生给我最大的启发从来不是他的投资方法,因为全世界只有一个这样的人物,他是美国这个特定国家制度,特定社会条件,特定文化氛围和特色信仰下得独得产物。
我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就是减法,他的公司早年就是一家血腥的高杠杆衍生品投机公司,只不过太多的人根本不研究而已。但是巴菲特的成功恰恰是在他做减法开始的1990年以后,什么是减法?
就是他的日趋保守。收益率这个东西对很多没有财富的人叫得很凶,因为他们是无产阶级,特别是要别人证明收益率的更是无产者中的流氓,收益率都是要从相对来研究的,如果长期来看的话,5年算一个阶段,10年算一个周期,20年算一个考核过不过关,30年才能看出成功与否,40年才是一个轮回,50年才能盖棺而论,可见我们国内不少同行的肤浅认识就是白猫黑猫论的私生子。
人生有很多得失,步入40以后,我就开始做减法的准备,做减法的首要条件就是自己要从速度的漩涡里面慢慢地步出来,不再盲目扩张,很多人不太明白在错误的时候扩张事实上是降低效率和品牌的快道。大家对发信托特别感兴趣,微博上很多牛B之人,动不动就是发个信托看看,这不奇怪,刚入行的新人嫩芽因为自己没多少钱,为了找到自己梦幻中的成功,都视发信托集资做交易为目标。难道信托不就是一个自认很会炒股自己钱不够发产品杠杆放大做投机生意的一个渠道么?
华尔街成功人士最后都只管自己的钱,老虎基金,量子基金最后都解散,他们不是失败,而是回到自由。
如果吃心不大,我就管管自己的钱,管管自己的公司,做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把圈子严格控制在自己搞得清的安全范围内,工作才会更有意义。
减少不必要的利益朋友,也是人生转折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人脉越多,信息越多不能说错,可在今天这个信息过盛的社会,少知道点奇闻不会有损于你的进步。
人生减法的第一步就是要摆脱自己摆脱更多更快速更庞大财富对自己的诱惑,而不是极速膨胀。而减法的第二步就是,我的工作到底核心是为扬名立万,还是踏踏实实做应该做得事,前者很容易进一步物欲膨胀,后者却很可能花钱不讨好,因为我们的社会现在很浮躁很计较。
以我个人的习性,减法的第二步,要花钱减负做自己想做得事实,帮朋友兄弟们减负做点实事。步入45的人生已经在进入后半场了,我不羡慕巴菲特先生80岁的财富全球第二,我很向往他的洒脱。
我干了30年投资了,我得出金融界的成功人士的共性结论:人品是第一的,道义是第一的,诚信是第一的,勤奋是第二的,努力是第二的,天赋是最后的。至于机会?天下从来不存在等来的机会,所有成功者的机会事实上都是自己日积月累的结果,如果有机遇,别人也不会让给你,难道别人自己不会用吗?
要自己做一颗大树,不要做绕着别人的藤。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不容易,关键是要走出自己的漩涡,在某些地方将继续做减法,我认为这是人生路途上的加法,金融投资是一个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工作,但不要被它溶蚀,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