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美国股市一直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动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的金融情绪。然而,就如同市场的风云变幻,美股也会有大幅度的波动,甚至出现大跌的情况。历史上有哪些重大的美股大跌事件?造成这几次美国股市大跌的原因有哪些?对于投资者,如何在美股大跌之前做出准确判断?在波动到来时使用合理的应对策略?本文就针对以上这几点,帮助投资者解答相关问题。
分析历史上美股几次大跌事件
我们整理了历史上几次最具代表性的美股大跌事件:
|
时间范围 |
跌幅情况 |
主要原因 |
影响与恢复 |
|
1929年10月-1933年大萧条 |
道琼斯指数在33个月内暴跌89% |
过度投机与杠杆交易、经济基本面变差、贸易政策不明朗 |
导致全球经济大萧条,失业率飙升,道指25年后才恢复至崩盘前水平 |
|
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 |
道琼斯单日暴跌22.6%,标普500跌34% |
程序化交易失控、市场估值过高、利率快速上升 |
短期流动性危机,联准会注入资金后两年内市场恢复,也促成了熔断机制的诞生 |
|
2000-2002年网络泡沫破灭 |
2000年3月-2002年10月,纳斯达克指数从5133点的高点一路下跌到1108点,跌幅达78% |
网络产业估值泡沫、缺乏盈利的基本面支撑 |
科技业泡沫破裂,许多公司倒闭,那斯达克指数15年后才终于收复之前的高点 |
|
2007-2009年次贷危机引发的股灾 |
从2007年10月-2009年3月,道琼斯指数从14279点的高点下跌到6800点,跌幅达52% |
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破裂、雷曼兄弟破产 |
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失业率达10%,政府救市后市场2013年恢复 |
|
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下的股市大跌 |
2020年3月,美国股市出现多次熔断,道琼、标普500、那斯达克三大指数全面暴跌;道琼斯指数在短期内下跌超过30% |
新冠疫情导致经济停摆、供应链中断 |
联准会量化宽松迅速救市,市场在巨量资金与财政刺激的预期下强力反弹,标普500指数在6个月的时间内不仅收复所有跌幅,还创下历史新高 |
|
2022年1月-10月升息熊市 |
标普500跌27%,纳斯达克跌35% |
CPI达9.1%,创40年新高;联准会激进加息,全年升息425基点 |
美国经济的惊人韧性、联准会将结束加息周期的预期与AI投资热潮推动股市反弹,美股在2023年走出了强劲的上涨行情,完全收复了2022年升息熊市的失地,并创下历史新高 |
|
2025年4月川普关税 |
4月4日,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2231.07点,跌幅达5.50%;标准普尔500指数重挫322.44点,跌幅5.9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暴跌962.82点,跌幅高达5.82%。两日内三大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10%,创造了2020年3月以来最严重的两日连跌纪录 |
川普宣布「对等关税」引发全球反制 |
随着关税战趋于缓合,市场逐渐恢复,但关税政策升级的威胁仍在,为市场埋下变量,美股在10月初再次出现剧烈波动 |
美国股市大跌对其他金融资产有什么影响?
美股大跌往往会触发典型的「避险模式」,即资金从股票、加密货币等高风险资产,流向美国国债、美元、黄金等低风险资产。
(1) 债券:当股市暴跌时,投资人风险意识升高,会转向更安全的资产。美国公债,尤其是长期公债,很久以来一直被视为全球顶级的避险资产,大量资金会从股市撤出并涌入债市,推高债券价格,导致收益率下跌。
不过如果股市下跌是由恶性通膨引发的(如2022年),迫使联准会激进升息,那么在下跌初期可能会出现 「股债双杀」。但当市场担忧从通膨转向经济衰退时,债券的避险功能就会重新主导市场。
有历史数据显示,无论是美国牛市回调,还是牛市转熊,美债收益率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内普遍会继续下降约45个基点。

【数据来源:MacroMicro】
(2) 美元:在全球市场恐慌时期,美元是仅次于美国公债的终极避险货币。全球投资者会抛售风险较高的新兴市场资产和其他货币,换回美元,导致美元升值。
另外,在全球市场,很多交易都以美元进行。当股市暴跌引发去杠杆潮时,投资人需要平仓并偿还美元贷款,这会产生巨大的美元买盘,进一步推升美元汇率。
(3) 黄金:黄金是传统的避险资产。当股市暴跌、市场信心崩盘时,投资人会买入黄金来对冲不确定性,从而推高金价。如果美股大跌时,市场同时预期联准会将降息,对黄金便是双重利多(避险需求 + 利率下降)。但如果大跌发生在升息循环初期,较高的利率会抑制黄金的吸引力,使其表现可能不如公债。
(4) 大宗商品:股市大跌通常预示着未来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这意味着对石油、铜等工业原材料的需求将减少。因此,油价和铜价通常会随股市一起下跌。不过,如果股价下跌是由地缘政治事件导致供应中断(例如产油国战争)引起的,那么油价可能会逆市上涨,形成「停滞性通膨」的格局。
(5) 加密货币:尽管加密货币被部分支持者视为「数位黄金」,但在近年的市场波动中,其表现更接近科技股等高风险资产。当美股暴跌时,投资者会抛售加密货币以换取现金或弥补股市亏损,导致加密货币价格通常随美股大幅下跌。
在美股大跌前察觉即将到来的市场变化?
每一次的美股大跌都不是偶然的发生,如何在大跌前嗅到即将到来的市场变化?我们建议投资者在日常浏览新闻时事,财经数据时时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
影响美股涨跌原因 |
经济数据 |
|
货币政策 |
|
|
地缘政治因素 |
|
|
市场情绪 |
(1) 经济数据:经济数据是投资者判断经济健康状况的主要依据之一。数据良好可能推动股市上涨,反之则可能导致股市下跌。这些数据包括GDP、就业数据、消费者信心指数、企业盈利情况等。
(2) 货币政策:联准会的货币政策也是影响美股市场的重要因素。当利率上升,借贷成本增加,消费和投资可能减少,股市可能承压;反之,当利率下降,借贷成本减少,消费和投资可能增加,股市可能受益。
(3) 地缘政治因素:国际冲突、政治事件、贸易政策等都可能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和股市的行情。
(4) 市场情绪:投资者的信心和恐慌情绪也会影响股市的涨跌。当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时,股市可能上涨;当投资者恐慌或担忧经济前景时,股市可能下跌。
这些因素有时候是相互影响的,比如一个政策变动可能影响经济数据,从而影响市场情绪,最终导致股市波动。因此,投资者需要关注并理解这些影响美股涨跌的因素,以便在未来的风险来临前嗅到即将到来的市场变化。
历史上几次美股大跌事件,对散户有何借鉴意义?散户应如何应对美国股市的大跌?
当美股市场出现剧烈震荡时,这种波动会透过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等管道,迅速影响到台股市场。比如,2020年3月新冠疫情全球爆发期间,美股暴跌引发全球恐慌,台股同期跌幅超过20%;2022年4月联准会释放激进升息信号引发美股动荡,台股也随之出现明显回档。
面对美股大幅修正,建议投资人提高警觉,并采取主动的风险管理策略。在资产配置上,可以适度降低股票等风险资产的比重,增加现金与优质债券的持有;对于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投资人,还可以审慎运用选择权等衍生性金融商品,透过建立「保护性卖权」等策略,为手中的持股提供明确的下档保护。
如何获取最即时的财经数据?
想要做好预判,减小信息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健康的经济数据,联准会的货币政策以及国际冲突、政治事件、贸易政策以及投资者的情绪都是日常投资需要关注的信息种类。投资信息的闭塞往往会让投资人陷入困境后才发觉想要脱身却为时已晚。
目前市场上的券商平台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跟踪市场,会实时更新最新的财经资讯。像TMGM集团这样用户数量庞大的平台,甚至会帮助用户直接细化整理好新闻和投资数据,分成不同的版块,方便快速获取重要信息。
新用户注册即可获USD10,最高可获得USD100赠金!
TMGM外汇平台的免费模拟帐户提供$50,000的模拟体验金,帮助你零成本练习交易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