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14日,在美国各州选举人投票正式确定拜登当选为下一任美国总统后,拜登发表讲话,重申了他对美国民主和选举的信心,并呼吁全体美国人民团结一致。
明年1月20日,拜登将正式就职。除了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和经济危机,拜登此前还承诺,就职第一天就会让美国重回《巴黎协定》。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主题投资部门、可持续发展研究主管Steve Freedman在近日发布的拜登政府清洁新能源展望报告中表示,拜登雄心勃勃的环境保护计划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新活力,也将为新能源行业带来新动力。私募和公募投资纷纷进入绿色基础设施和环保科技领域,预计新增投资规模将达数十亿美元。
12月12日,来自7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参加视频峰会庆祝《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
五年前,《巴黎协定》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去年11月4日,美国政府正式通知联合国,要求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根据《巴黎协定》规定,退出过程需要一年时间。今年11月4日,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成为迄今为止唯一退出《巴黎协定》的缔约方。
所以12月12日的庆祝活动,美国没有派代表参加。但拜登在峰会开始前不久发来的一份书面声明中明确表示,美国正在场外等待再次加入协定,并指出华盛顿在2015年协定的谈判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拜登还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五年前的今天,世界各国齐聚一堂,通过了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39天后,美国将重新加入。我们将团结全世界,推动我们取得更大更快的进展,直面应对气候危机。”
拜登对待环境的态度与特朗普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特朗普的领导下,政府废除了近100项环境法,并放松了对化石燃料行业的监管,还切断了气候研究的资金。
而根据拜登此前宣布的计划,美国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恢复在环保领域的信誉:拜登承诺到2035年,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实现无碳发电;承诺在未来4年投资2万亿美元加强美国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未来五年内,将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数量增加一倍,达到5亿台;逐步淘汰以燃料为基础的汽车,转而支持电动汽车。
此外,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估计,建筑行业占全球最终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三分之一以上,拜登将升级600万幢建筑以提高能源效率。
在就业承诺方面,美国大约300万人在清洁能源行业工作,而拜登的计划是再增加1000万个就业岗位。
Steve Freedman认为,投资者应该期待在拜登上任的前100天里,颁布一系列行政命令,从而逆转特朗普放松环境法规的做法。新的法律或将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气候变化相关的财务风险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民主党的环保议程非常大胆。在上任后的第一天就重返《巴黎协定》,以及承诺万亿美元绿色投资,这些将支撑美国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而在全球气候外交的关键时刻,这是一个方向性转变。”Steve Freedman表示。
在过去几个月里,中国、日本、韩国和欧盟都已经宣布各自的碳中和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为降低碳排放所作出的努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甚至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军国家,能够与世界各国分享其优秀经验,我非常非常感谢中国的领导层,他们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远见,把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放在未来发展的核心位置。”
此外,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也坦言,中国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既为全球落实《巴黎协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展现了中国对多边主义的一贯支持。
Steve Freedman表示,从很多方面来看,这些发展都证明了《巴黎协定》的成功。该协议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它要求签署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承诺。未来,美国资金和技术的大量注入,可能会引发一场激烈的清洁能源竞赛,主要大国竞相发展零排放技术和标准。
对于许多国家来说,电动汽车可能是实现向零碳排放型经济转型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已表示,将投资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以减少对国外的依赖。在拜登的领导下,美国将联邦政府对电池等关键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增加4000亿美元。欧洲在吸引电动汽车和电池开发投资方面领先,去年获得了创纪录的600亿欧元的私人和公共资金。
Steve Freedman表示,很多可再生能源技术现今达到的经济规模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并在价格方面与传统化石燃料形成强力的竞争。交通运输领域也是如此,电动汽车价格预计将在五年内达到和大多数内燃机汽车价格相近的水平。“清洁能源或将成为21世纪经济的关键支柱,各国气候变化政策的结合,将为全球清洁能源行业提供巨大的动力,同时促进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并开启一场新的清洁能源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