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纪商数量的激增和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交易者开始进入零售外汇交易市场。
然而,对于小白们来说,市场还是太过陌生了,被割韭菜是常有的事,盈利却无从谈起。
针对这样的情况,行业内出现了许多帮助小白迅速融入市场的方式,或工具。
有两种,小编已经在之前的行业揭秘篇跟大家聊过了,分别是跟单和EA系统。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和跟单、EA息息相关,且同样是小白们十分熟悉的名字——外汇资管机构。
从风靡一时但如今已快速衰落,外汇资管的兴衰,实际上也揭露了整个外汇交易行业大起大落。
一、双重保障也没用?
所谓外汇资管,顾名思义就是交易者将自己的资金交给第三方公司,通过这些公司的操作在外汇市场中进行交易继而获利。
关于EA、跟单和外汇资管的关系,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解释:
EA自动化交易程序、外汇跟单社区和大数据量化交易等等,其实都是外汇资管的其中一个分支,都是一种资金托管的形式罢了。
对于交易者来说,外汇资管机构最大的优点除了方便之外,还有一点:(理论上的)安全。
根据规则,一家合格、正规的外汇资管机构,必须先符合两条重要原则:
第一,资管机构要独立运营,不能和第三方经纪商形成利益捆绑关系。
第二,客户交给资管机构的资金,要通过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账户托管。
后一条规则,如果能严格执行,对于交易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保障。
根据规定,交易者的账户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独立模式。外汇资管机构只有账户资金的使用权,利用账户内提供的资金进行交易。
但资管机构没有账户的所有权,无法进行出入金,靠收取管理费或从客户的盈利单子中获得一定比例的利润作为收入。
经过多年的发展,加上适逢国内监管机构加强对内盘交易的管控,导致大量资本从内盘转移到外盘,“大资管时代”一度成为市场的最热话题。
2016-2017年,资管机构发展壮大,整个行业在国内达到巅峰水平。规模大小各异、质量参差不齐的外汇资管机构如同雨后春笋疯狂涌现,存量资金也不断疯涨。
不过严选君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句:
外汇多账户管理系统的普及和政策的转变,给资管机构带来了发展契机。但资管机构的大幅增加,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
因为,也正是这段时期资管机构数量激增,导致行业的整体质量下降,为日后的衰落埋下伏笔。
此外,和我们之前揭秘的跟单、EA系统类似,外汇资管的主要适用人群也是刚刚进入汇市的那些小白——就是最迷茫,最容易被伤害的那群人。
小白没法玩转EA和跟单系统,面对资管机构,他们真的能捞到便宜吗?
答案或许已经很明显了。
二、防不胜防的骗局
外汇资管机构的盛极而衰,出现在2016年年底。
从那时候开始,汇市先后出现了英镑闪崩、欧元疯狂单边上涨等大行情,直接导致大量资管机构破产。勉强存活下来的,也大多是苟延残喘,难以为继。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经过2017年的欧元单边行情之后,EA系统大受打击,从此不再独得交易者喜爱。
在大量资管机构走向破败的当口,资管行业的重重黑幕和骗局就这样浮出水面了。
无论是平台和资管机构的狼狈为奸,还是各种耸人听闻的庞氏骗局,又或者是加点刷单、账户对敲等层出不穷的坑钱招数,都令交易者感到绝望。
而且每一种骗局套路,都能找到对应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
案例一:早已名誉扫地的维经全球(Willking)外汇资管在今年9月份被爆出大搞资金盘坑骗用户资金,并捏造监管信息的新闻,随时都有跑路可能。
随后,该资管机构声称的拥有美国NFA监管牌照,也被爆出是伪造。根据严选君在NFA官网查找到的监管信息,维经全球的确不是NFA的会员,更没有该机构颁发的任何牌照。
(无牌裸奔的维经全球,图片来自NFA官网)
案例二:今年5月份川财资管被爆出通过喊单故意让客户爆仓,有的用户前前后后共计被骗50多万人民币。
案例三:今年2月份,宁鑫资管打着入金1万美元就可以每月躺赚2%收益的名号招摇过市,大肆招揽客户,但实际上将客户的资金转移到有合作关系的平台,相互勾结那种牟取暴利。
案例四:同样在今年2月份,由于合作的平台爆雷,藤蔓资管连累交易者损失数十亿资金。最终作出在两年内兑付客户损失金额的承诺。
案例五:金手指外汇资管在2019年3月爆雷,此前累计吸纳了交易者超过40亿人民币的资金,最后被逼得写下保证书,承诺还款。但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还款依旧遥遥无期。
(金手指资管创始人写下的还款承诺书,图片来自公开信息)
案例六:2017年11月,嘉鑫资管疑似跑路,并解散客户群。根据媒体报道,此案涉及的受害者多达3000人,涉案资金数以亿计。
类似的案例,只要用心去找,还能找到很多,很多。
资管机构给交易者安排的骗局,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创意十足。但通过分析以上案例,严选君还是为大家总结了一些规律。
一、成本最低、杀伤力最强的资管机构“庞氏骗局”
此类骗局的运行原理是,由资管机构独自搭建一个黑平台,配搭上山寨MT4、监管套牌(或者直接无牌照裸奔),供客户进行交易。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客户的单子都没有真正进入市场,只是资管机构和其伪造的平台在内部进行的一场游戏。亏损之后删单,更是家常便饭。
上面提到的嘉鑫资管,就是个中代表。
号称拥有伦敦金融城、华尔街和中国香港知名投行资深操盘手的嘉鑫资管,在2017年4月份就要求所有客户把账户开到指定平台GLO FX。但令人无语的是,就连资金托管账户都有GLO负责管理——这已经严重违背了资管机构的两大运作原则。
同年11月,GLO客服失联,公司总部和各个办事处人去楼空,所使用的MT5软件也无法登陆。很快,嘉鑫资管客服人员也开始消失,彻底跑路。
后来经调查发现,GLO所谓的拥有英国FCA、新西兰FMA牌照,其实全都是捏造。而这个平台,极有可能就是嘉鑫资管为了蒙骗客户,自己亲手“创建”的一个假平台。
再比如维经全球资管,虽然中间夹着个LPOA,但基本上也是个查无此台的状态。
所幸的是,这一类骗局虽然对交易者冲击巨大,但很容易被发现,过去这些年也没有出现多少令市场震动的大惨案。
二、颇具技术含量的骗人招数
和庞氏骗局相比,资管机构中更常见的,是另一种骗局——利用账户对敲、加点刷单、保底陷阱和回撤陷阱等等方式,赚取更多佣金。
不得不说,这种骗局还是有一点技术含量的。
比如回撤陷阱,实际上就是用不同客户的钱进行满仓对冲,一边下多单一边下空单,等到亏损达到预设的回撤比例之后就将资金退还的客户。这时候客户也只能自认倒霉,而资管机构已经赚够了佣金。
再比如大家可能有点陌生的保底陷阱,其实还有一个更常用一点的名称:保本保收益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的资管机构,总的来说就是利用客户的资金不断加杠杆,当资金跟不上,或者出现黑天鹅,最终只会酿成用户爆仓,平台爆雷的双输局面。
至于令交易者深恶痛绝的加点刷单,实际上就是资管机构隔三差五加点差,然后进行大批量刷单。比如被爆频繁爆仓的中航资管,就有用户爆料说是被操盘手所骗。
在这种情况下,交易者账户里的钱,超过60%最终都可能变成资管机构的佣金——剩下的40%?不好意思,更有可能已经在市场里亏完了。
至于怎么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上面这一系列操作,考验的就是资管机构的手段了。
三、狼狈为奸的资管机构与平台
最后要说的,是最防不胜防的一种骗局——资管机构和平台合伙行动。
这一类骗局,实在是太常见了,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么多个例子,几乎都逃不掉这个相似的套路。
比如藤蔓资管是和韦德国际FXBV平台挂钩,金手指资管和凯石外汇深度捆绑,宁鑫资管则是背靠PFC和溢融国际两个平台。
(某外汇平台测评网站对FXBV的测评结果)
结果呢?相信看过上面的简单介绍,大家已经心中有数了。
拿宁鑫资管为例,PFC劣迹斑斑,服务器设在韩国,注册地自称是在美国,还受到NFA监管。
(某外汇测评网站对PFC的测评结果)
但看过严选君此前监管机构鄙视链一文的朋友相信都记得,我们当时就介绍过:有NFA牌照的平台只有嘉盛、安达、盈透和TD美国四家,其他都是冒牌货。
至于溢融国际,拿到的是圣文森特FSA的牌照,属于没有多大保障离岸监管,而且关联平台还曾爆出过经营异常事件!
总而言之,外汇资管行业的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还要脏。它们或许有一千种割韭菜的方式,最惨的是,市场内从来都不缺韭菜。
三、行业变革比识别骗术更重要
既然外汇资管的黑幕那么多,我想不少交易者都会问:怎么选择一个靠谱的资管机构?
一些小窍门,当然还是有的。
比如注意避开这些宣传时骗人的鬼话:
保本保收益一般都是唬人的,部分外汇资管会大胆宣称自己的收益率超过10%,但懂行情的人都知道市场根本没有稳赚的策略。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针对回撤规则的宣传。
要注意:原则上,外汇资管是不可以和客户签订保底保收益合约的,这也是为了杜绝资管机构违规挪用用户资金,干涉出入金的可能性。
其次,在选择资管机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查看其历史交易纪录。再多的宣传都是有水分的,只有实打实的数据才能令人信服。
此外,外汇资管的亏损承压能力、结算周期等细节,也是在作出选择前必须要搞清楚的问题。否则日后发生纠纷时,用户将处于不利地位。
第四点,一旦资管机构给出指定合作平台,我们就要当心出现上面提到的最后一种骗局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掌握这些选择的小窍门,到头来也只是帮助大家有限降低风险。因为资管行业的衰落和日渐污名化,归根结底还是指向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监管。
中国的零售外汇保证金行业,形势一直是错综复杂的。在欧美各大经济体近年纷纷收紧监管的情况下,大量平台将中国视作下一块福地,纷纷在此安营扎寨,也带动了整条外汇产业链的繁荣。
但随之而言的情况是:游走于灰色地带的代理、外汇资管野蛮生长,加剧了行业的不平衡和危害性。
目前,中国零售外汇交易者占总人口的数量,和欧美发达经济体相比差距悬殊。这既是发展的契机,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因为大量没有经验的小白,随时都可能成为黑平台、黑资管的猎物。为他们提供保护,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四、结语
回到我们前面提出的观点:资管机构疯狂增长,给整个行业带来灾难。而监管上的困局,则放大了交易者的焦虑。
从2016年开始,大量劣质资管的成立,侵蚀了行业的根基,骗局如此之多的资管机构,恐怕再也肩负不起交易者的希望了。
不过,中国的零售外汇市场,仍充满潜力与希望。我们缺的,就是一个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交易环境。